Copyright © 《中国煤炭工业》杂志社 备案:京ICP备19020272号
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 8 号朗廷大厦 B 座 (100024) 010-65751813(传真)/ 65451407 / 65758395
友情链接
您现在的位置: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田陈煤矿:跑出人才培养“加速度”
“解决这个问题时首先要了解其运行原理……”在山东能源枣矿集团智汇新动能创客联盟,田陈煤矿制修中心副主任段成相正在向职工讲授锚索钻机的维修使用。
段成相介绍说,过去搞技术创新,几乎都是各自为战。自己的小发明小创造,紧紧地捂着、藏着,生怕被别人看到和拿走。
面对这种情况,该矿把各专业的创新达人和技术优势融合到创客联盟,充分发挥青年人才思想活跃、创新能力强的特点,通过课题答辩会、技术成果展、“创客下午茶”等活动,实现了跨专业的互通、互联。
“随着各类培训平台的投入运行,职工的成长渠道越来越通畅,也更加符合基层实际的需求。”段成相高兴地说。
该矿立足源头,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了技术创新领导小组和专业技术委员会,在开展“一岗多能+一人多岗”“订单式培训”等活动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创新工作室、技术攻关站、创客联盟等平台的影响力和辐射面,为技术人才建平台、搭舞台,创新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拓展技术人才的成长途径。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培养复合型人才,该矿在开展专业负责人上讲台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培训形式,让懂技术、有经验的“技术大拿”“草根创客”“能工巧匠”当老师,坚持“课堂培训”与“师带徒”培训互补。并根据专业性质、单位特色、岗位特点,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创新达人,将优秀提案、金点子汇集起来,共同找寻解决方案,形成了融合发展、互促共进的良好态势。
“我们研究出台了职工 “一岗多能、一人多岗”技能培训方案,积极落实“一岗精、二岗熟、三岗会、多岗通”“消灭技能单一岗位、实现操检一体化”和“转岗能上岗,上岗能胜任”的培训目标,为矿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田陈煤矿矿长刘小平说到。
作者单位: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田陈煤矿 责任编辑:张瑞瑞
《中国煤炭工业》杂志 • 电子版